• 2023-05-12

    福建日报《“灯塔”之光,照进未来》文章报道中海创集团

5月8日,福建日报在题为《“灯塔”之光,照进未来》文章中报道了中海创集团。
文章提到,中海创基于工业互联网底层技术构建起一套集产线协同、数字孪生、能耗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身的“数字大厦”,同时通过模块化、可组合的平台赋能方式提供轻量化服务工具,既能赋能龙头企业树起行业“灯塔”,照亮千行百业数字化之路,又能点亮“灯塔”之光,让中小企业驶离信息孤岛。
 

以下为报道全文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是具有榜样意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近年来,在数字福建战略引领下,福建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既诞生了福州京东方、宁德时代等被权威机构认定的“灯塔工厂”,更培育了诸如九牧卫浴、中海创等一批通过数字化转型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制造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他们在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的同时,也在以“灯塔”的力量,照亮前路,让福建制造不惧惊涛骇浪,始终航行于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中。
颠覆
打造一座“灯塔”,
改变一座工厂的传统样貌
科技虽酷炫,但其背后的“灯塔工厂”却更引人关注。
“灯塔工厂”究竟有何魅力?带着疑问,记者走进福州京东方——这一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唯一的“灯塔工厂”探访。
走进投入车间,只见机械手轻巧地将覆盖于玻璃基板上的玻璃纸取出,随后“大玻璃”被平稳放入清洗设备,流入车间后再由AGV小车投放到生产设备中……
工程师付工告诉记者,传统物流投入靠大量工作人员逐个辨识、拣货、配送投入。如今,这里只有一名值班技术员偶尔出现。
物流投入只是首道工序。一块显示面板的问世,涉上百道工序、800多台设备。如何实现设备综合效能最大化?福州京东方的解决方案是引入动态排程和自动派工系统。
“传统排产要30多人的团队共同完成,且只能每周更新;而现在每15分钟就能迭代最优制程,并自动派工到设备执行,解决了多产线、多工序联合排程的难点。”京东方福州区域总经理张鹏说。
遍布设备的6万多个传感器,每秒钟数十万条的数据信息,则是确保所有设备保持最优状态的关键。
现场,工程师在密密麻麻的数字中发现异常警报。记者随其深入车间,在一台设备内部履带下方较隐蔽的位置,一根磨损的小气管被轻松寻到。“以往,通过人工根本不可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只能等到磨损严重设备宕机,那样的话后果就严重了。”
“灯塔”的意义,绝非照亮自身。
借助工业互联网,福州京东方主动向多家上下游企业开放计划排产、库存信息等。电路板供应商、福州柏瑞安公司总经理俞建锋对疫情期间的一次突发状况印象深刻。
“有个单子,需求增加了3倍,交货时间却提前一天。提前接到指令,系统自动运算,发现产能不足。我们通过数字化平台迅速调整计划,将不紧急的任务下线。同时,信息共享平台也把生产情况及时传递给正在等货的京东方。”俞建锋说,上下游凭借数字化高效协作,确保产业链稳定运转。
如今在福建,“灯塔工厂”不仅存在于高技术产业,在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的赋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注塑,传统卫浴行业最费人工的工序之一,亦是职业病“高发地带”。而走进九牧集团5G智能马桶灯塔工厂的注塑车间,工人忙碌的景象已然消失。
近乎“黑灯瞎火”的生产线上,几十台注塑机安静地运行着;专为这座工厂定制的机械臂灵活地分拣物资;联入5G专网的AGV小车与生产流水线、智能立库信息互联互通,满载物料自由穿梭……整个工厂宛若一个有智慧的机械生物体。
“这里集成了机器人、视觉、AGV等智能设备,协同高级计划排程PAC系统及MES系统,实现了订单自动排程、磨具等工艺协同、生产控制和制程质检自动化、机器人协同作业、AGV无人化搬运、设备异常预警等流程,实现了所有生产环节完全自动化。”九牧智慧制造研发院院长林开雄介绍说。
九牧集团正是当下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中的民企数字化变革的缩影。
谈及斥数亿巨资建设数字工厂的意义,林开雄认为:“值!”“短期看,我们的品质合格率提升到99%,工厂生产效率提升67%,物流运输效率提升45%,整体综合效率提升37%……效益是实实在在的。”
而长期,九牧同样瞄准了“赋能”。为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数字化生态,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成为九牧发力的“现在进行时”。
助力
点亮“灯塔”之光,
让中小企业驶离信息孤岛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另一种“灯塔”的光芒——一批中小企业在平台赋能下,以更低成本、更易用的方式拥抱工业互联网,不再身处脱离终端市场的信息“孤岛”。
福建兴荣针织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的纺织重镇长乐,是一家专注生产各色网布的中小企业,客户多为婚纱、童装企业,抖音、快手等平台商城是这些下游企业的“主战场”。
“过去,各种信息都是以Excel表格的形式呈现,靠人工分析,报表经常到月底才能看到。”兴荣针织总经理吴而兵说,现在,拿出手机,每台设备的生产情况、每笔交易的走向一目了然。
通过数据看板,吴而兵更能一眼看出上千种花色的网布中,何为近期的“爆款”。
“粉红色、浅绿色发货量大,要赶紧备足货!”采访中,吴而兵向管理人员发出的口头指令很快被转换成“数字指令”。管理人员通过“掌上工厂”向设备“下单”,产线随即开足马力。
改变,源自福建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中海创联合福州市电子信息集团以及当地政府共同搭建的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
走进位于福州高新区的中海创集团展示中心,只见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采集试验测试床上,欧姆龙、三菱、西门子等国内外各品牌的操控设备连为一体。系统不仅可轻松采集跨品牌、异构设备的数据,还能实现对各类设备的操控。
在中海创集团董事长陈米力看来,从设备通用协议入手实现数据可视化是赋能千行百业的技术基础。
“我们破解了380多类控制设备的协议解析与数据转换难题,企业在不同阶段采购的不同设备,都能在一套的底层控制平台上实现联通与控制。”
基于这一底层技术,中海创构建起一套集产线协同、数字孪生、能耗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身的“数字大厦”。
但在推广过程中,陈米力和他的团队发现,“大而全”未必是中小企业所需的。
“我们能做满汉全席,但中小企业或许只需要一个套餐,甚至一盘菜。”陈米力说。因此,中海创用模块化、可组合的平台赋能方式,通过“小、快、轻、准”的应用和订阅式服务,提供数据采集、订单管理、生产管理、智能仓储、瑕疵检测等轻量化服务工具。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与发展阶段按需购买,数字化转型门槛大大降低。
据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方——福州数产互联公司总经理孙平介绍,目前平台已接入企业600余家,涵盖化纤、纺纱、织造、染整等多个细分行业,占全区纺织企业的50%以上,接入平台后,这些企业不仅效率提升了,接单也更容易了,效益大幅提升。
“现在,除了适时优化车间的生产线管理,其他基本不用操心。”福建春和针纺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春和说,公司近两年来逆势向好,增加了5台机器。
被陈春和连连点赞的平台叫“辅布司·智纺网联”。运营方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蕾丝花边面辅料商城。公司首席技术吴嘉喆告诉记者,蕾丝花边是非标品,仅平台数据库就收集了70多万个花型。
对这条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而言,客户订单多为“小而散”。如何提高他们的效益?辅布司选择用数字技术重塑产业生态。
商城一头,联接海内外众多客户的需求;另一头,则是利用物联网福建起的近百家企业的900多台设备。
客户需要什么花型,用平台自研的“花无缺”AI图像搜索引擎,就能从数十万个花型中找到“心头好”。“同时,平台撮合订单,自动匹配当下可生产这一花型面料的闲置产能,实现在线派单接单、软件排产、设备校准。”吴嘉喆告诉记者。
省工信厅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梁宏程表示,如今在福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福建中小企业转型的助推器、产业竞争力的放大器、资源配置的倍增器,在赋能细分领域、专业领域、跨行业跨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赋能
树起行业“灯塔”,
照亮千行百业数字化之路
在福建金岳慧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车勇向记者展示了一顶智能安全帽。
“原理很简单。这是电筒,可以满足昏暗环境中双手作业需求;上面装有摄像头及通信设备,用于专家远程查看与指导现场作业。”在车勇看来,技术不在于多智能,而在于能否满足行业实际需求。
金岳慧创是专精于为冶金矿产行业提供数字化技术服务的企业,如今已经帮助紫金矿业、盛屯矿业等多家企业实施了数字化改造。
在紫金矿业控制中心的大屏上,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千里之外矿山的“物理世界”浓缩于一张屏,采矿、选矿、冶炼等流程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紫金矿业各个厂区建设时间不同、工艺维度有别,但通过工业互联网,各厂数据能集中由公司统一调度管理,生产线建设与维护成本显著下降。”车勇说。
据介绍,如今通过对电机车运输、矿下视频监测、远程遥控装矿、自动卸矿等环节的联网改造,不少采矿环节的工作位置由井下移动到地面,效率和安全水平也大大提升。
金岳慧创是由中海创与紫金矿业合资成立的行业数字化公司,既懂技术,更懂行业!
目前,除金岳慧创外,中海创还与家具制造龙头金牌厨柜、织染龙头新联和集团、福建禽蛋产业集群、船运产业集群等合资成立面向家居制造、织染、蛋业、船业等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共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
既懂技术更懂行业的还有九牧。
“我们在信息化初期就意识到,陶瓷、五金行业没有现成的MES系统可用,找国外供应商定制价格昂贵,国内MES系统厂家主要偏向电子等其他行业,匹配度不高,我们便决定自主研发。”九牧数字化管理中心总经理叶火龙告诉记者。
但泉州及周边的上万家各类陶瓷生产和销售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无法像九牧这样斥巨资研发系统,他们需要的是使用成本低、简单易用的Saas化平台。
九牧便将智慧制造信息化部门独立出来,向下赋能。
“我们将工单管理、能耗管理、厂区管理等应用布在云上,以Saas化方式供企业使用。”叶火龙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优势,一是便宜,中小企业每年只需付数千元年费就能使用;二是易用,平台经过多次优化和升级,目的就是降低使用难度。
如今,仅德化日用瓷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已服务超过1000家中小企业。据介绍,未来“九牧模式”还有望推广面向省内其他地区以及景德镇、潮州、唐山等地的陶瓷产业带。
在前不久举行的数字峰会期间,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构建以产业平台型企业为主导的生态圈将是产业数字化未来发展的方向。
叶火龙期待,从省级层面进一步出台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布局垂直行业数字化平台。依托行业龙头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赋能产业链上下游、行业中小企业,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记者手记
发力·借力
在数字福建战略推动下,福建正发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逐渐走向纵深。从成效上看,大部分已上线项目都能给企业发展带来效益。
尽管如此,福建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困惑:企业管理层虽愈发重视数字化转型,但在持续性投入方面决策较为犹豫;大多中小企业尚未从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进行数字化规划;各家企业数字技术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维护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普遍存在不足……
所有这些问题似乎都指向一个大的短板: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公共技术服务机制尚未形成。
福建制造业门类众多,细分领域民营企业多、中小企业多,通过平台赋能来降低转型成本是必由之路。但目前,这样的效应仍不显著。从覆盖面看,福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行业,应用场景上存在单一化、同质化现象,平台赋能还停留在“数据采集、系统联通、可视化看板”的初级阶段,覆盖面和应用场景未实现“千行百业”和“百花齐放”,对数据的分析应用、关键环节的场景攻关能力尚有欠缺。
从引领性来看,龙头链主牵引力还不够强。目前,全省累计培育了221个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但这些龙头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大,且不说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可复制性不强,示范带动效应有限,各家企业间重复性投入和建设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多数龙头链主还不具备搭建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无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体并网”。
转型宜快不宜慢。只有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构建起以产业平台型企业为主导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让广大中小企业不但有“车”可搭,更要有“力”可借,才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培育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平台型龙头企业,尤其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服务商,工艺和技术完美融合的“工匠”服务商。另一方面,要出台政策,从财税、金融等方面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融合释放“制造+工业互联网”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培育示范项目,并通过技改基金、专项政策等予以扶持,从而激发中小企业敢转、敢用工业互联网的内生动力。(记者 林侃)
合作留言
请提交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 姓名*

  • 职务*

  • 手机号码*

  • 公司名称*

  • 公司所在地*

如果您有其他想了解的信息或者疑问,欢迎给我们留言(选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