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既要调整经济结构,又要保持经济增长。破解此题,关键需要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产业优”提供新的动力源。
“五天盛会、常年对接、永不落幕”的“6·18”,为福建发展集聚着源源不断的项目、技术、资本和人才,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而今,在制造业转型的大潮中,一批闽企瞄准“中国制造2025”,借力“6·18”平台,在福建创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上率先发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首创互联工厂
在工业控制领域,西门子、罗克韦尔、欧姆龙等外企“大腕”长期活跃于中国市场。一家土生土长的闽企,却实现这些“大腕”都未曾有过的突破。
在今年3月举办的2015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中海创集团的“未来互联工厂”令人眼前一亮。它攻克了工业控制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的技术障碍,构建了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系统与人之间智能互联的桥梁。而这一切的核心与关键,就在于集团旗下爱普科技自主研发的IAP通用控制技术平台。
“往年‘6·18’参展,我们推介的多是单项的工控软件技术成果。今年,‘未来互联工厂’将成为新的主打,助推福建产业转型升级。”集团执行董事长陈米力说。
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下,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工厂互联是必经之路。对此,集团总裁马翔认为,“就是把未来工厂之间以及工厂内部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实现智能的、透明的、协同的互联”。
“过去,互联互通主要集中在数据层面,这并不能完全解决智能控制的问题。现在,各家企业的控制系统都能整合在IAP平台上,实现控制层面的互联互通。”陈米力认为,只有系统控制层面互联互通,才能真正做到协同控制,这是智能控制的基础。
陈米力说,IAP平台对未来工厂互联互通、智能生产的影响,将会像苹果对智能手机的影响一样深远,“平台说到底就像是手机操作系统,将各种应用进行集成”。
目前,集团已在矿山、电力、化工、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启动首批智能工厂示范应用工程的打造,并计划在1-2年内向市场大规模推广。
集团正在进行合作的企业中,就有省内汽车产业龙头企业。集团全力为其打造覆盖生产过程、产品价值、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如智慧化接单、定制化生产、智能化物流、人性化服务等,真正实现对供应链的变革。
“我们希望能以工厂互联为纽带,联合相关上下游产业,形成福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与‘中国制造2025’紧密结合起来。”陈米力说。这家年产值超60亿元的企业,今年已启动“工业互联网+”的战略新兴业务,谋求更大突破。